家庭社会工作实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生活的依托和归宿,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概念

有关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有很多,如家庭服务(Family Service)、家庭实务(Family Practice),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实务(Family Centered Social Work Practice)。不同学者对家庭社会工作有不同界定。

当前从社会工作专业和我国家庭工作现实角度,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家庭和社会资源,以促进家庭功能的修复,家庭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满足家庭成员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二)要素

家庭社会工作有三要素:

1、家庭社会工作者

即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家庭

即社会工作的对象。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每个家庭有向往健康、和睦、愉快生活的期望;每个家庭蕴藏着不可低估的能量;相信家庭在调整自身系统的过程中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工作者是引导者、鼓励者、陪伴者和资源整合者,使家庭成员感受到被理解、信任和尊重的力量,从而面对现实困境。
以上都是家庭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工作价值观。

(三)特点

1、发现和得到信息的途径往往是先从个人开始的

如经济上的贫困,生活变故,人际关系紧张,长期情绪低落等。

2、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区观察个人、理解个人,是家庭社会工作分析和处理立场

个人的喜怒哀乐可能是家庭情绪的表现,因此家庭改变才能促进个人转变,而个人情绪及行为的调整也会使家庭更和谐、更稳定。

3、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工作关系是平等、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

社会工作者不是拯救家庭的救世主,而是促进家庭发展的启发者、协调者和推动者。

4、相信家庭本身具有改变和成长的动力

社会工作助人过程关注的焦点是家庭与所处环境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家庭的信念和经验,也来自家庭成员相互的爱。

(四)社会转型与家庭变化

主要表现:

  • 家庭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多样化
  • 家庭功能重心转移,其中情爱、性爱、享受娱乐功能增强
  • 从基本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 家庭关系平等化
  • 亲子关系轴心逐渐被夫妻关系轴心取代
  • 邻里关系衰弱
  • 婚姻稳定性变弱
  • 家庭暴力、性侵案件依然难以防范
  • 子女教育、老龄化使家庭负担加重

(五)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

1、提供物质性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由于失业、患病、贫困而带来的家庭问题,增加其经济收入能直接帮其摆脱窘境或缓解压力。

2、提供法律及心理援助,增强家庭应变能力

伴随婚姻问题的出现,人们会遇到离婚、财产、继承,以及家庭关系调适、子女教育、情感危机、冲突调节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法律和心理援助会非常需要。

3、开展教育与培训

家政、育儿、家教、生活科学等越来越受到各年龄段、各类家庭欢迎,因此家庭课堂有着极强的发展前景。

4、链接资源、搭建网络,促进家庭增权与发展

家庭社会工作协助家庭时绝非独担重担,所以应努力扩大家庭支持网络,将家外资源与家庭链接起来,使家庭获得更多资金或物质支持、精神或情感支持。

'家庭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二、家庭社会工作发展状况

(一)欧美家庭社工

欧美家庭社会工作始于慈善机构对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服务,并于20世纪初开始走向专业化。

德国于1919年在柏林成立婚姻及性问题咨询中心;奥地利亦于1922年在维也纳开展此项工作;美国于1929年成立了纽约社区教会的婚姻咨商中心;1930年之后创立美国家庭关系协会,成员包括社会工作人员、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律师、牧师等。

欧美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涉及一般性服务、家庭社工研究、家庭社会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一般性服务通常又可分为四类:

  • 因失业、低收入、不会管家而带来的经济困难问题
  • 因病住院、因罪入狱必须离家而产生的问题
  • 夫妻失和给家庭成员造成的心理问题
  • 有身心残疾家庭的社会适应问题

(二)港台地区家庭社工

香港社会福利署于1958年成立,最早开设的服务就是家庭服务,目标以赈济贫困家庭、保护妇孺及残障人士为主。目前香港接受家庭辅导服务以家人关系居多,25%与婚姻有关;另有照顾老、病、弱智者;余下属于经济、房屋、儿情绪行为等问题。

台湾1946年成立妇女会,以改善家庭生活、健全家庭组织、调节家庭纠纷及从事婚姻辅导为主要任务。目前台湾家庭社会工作机构积累了相当多的本土经验,在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工作理念结合方面亦有探索。

(三)大陆地区家庭社工的开展

近年来大陆地区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很快,尤其在东南地区呈现纷繁多样的势头,为全国的家庭社会工作勾画了充满希望的绚丽前景。

目前最大变化是出现了专业化走向。

第一是专业家庭社工机构不断涌现。这些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民办社工机构承接运营,以家庭、青少年、长者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为核心,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综合的社会服务。

第二是家庭服务的项目化与规范化。很多城市在积极探索和推动家庭社会服务的“政府主导、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模式。2022年后将更进一步。

第三是启动专业人才的资格认定。早期有关部门进行过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目前则更倾向于推动综合性更强的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认定。

当前大陆的家庭社工体系,已是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服务体系:政府如民政、残联直接做扶贫和救助;公检法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民非组织及专业社团则提供项目承接、课题研究、专业培训,以及面向家庭的有偿服务等。

(四)大陆地区家庭社工的特点

  • 从政府包办到政府主导的社会分工、分责,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为主流
  • 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展不平衡
  • 多元化的家庭对多元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 家庭社工的价值观存在矛盾和冲突

三、家庭社会工作理论

(一)家庭系统理论

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为家庭社会工作者提供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家庭系统的核心要素包括: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二)家庭生命周期

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家庭需要会随着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让家庭成员感受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

  • 家庭组成阶段
  • 学前子女家庭阶段
  • 学龄子女家庭阶段
  • 青少年家庭阶段
  • 子女独立家庭阶段
  • 家庭调整阶段
  • 中年夫妇家庭阶段
  • 老年家庭阶段

(三)家庭沟通理论

家庭沟通理论认为,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家庭沟通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与互动,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之下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和特定的沟通模式。原生家庭的教育及环境给予个人的自我感,直接影响这个人与他人的沟通模式。

影响沟通的因素:

  • 价值体系
  • 性别观念
  • 知识积累
  • 个性修养
  • 语言表达能力

家庭沟通理论被普遍应用在家庭工作实务之中,如夫妻关系调适、亲子沟通等。一般讲,沟通理论适用千在相对平等的关系调整中使用,尤其是求助的家庭成员有意愿与需要时,工作者引导家庭成员学习正面的表达情感和爱,沟通效果更佳。因为家庭沟通理论较忽略权力关系及伤害,不适用千家庭暴力、虐妻等侵权问题的处理。

(四)家庭冲突理论

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家庭中存在冲突也是正常的。家庭冲突是指家庭成员因为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动目标存在差异,更因为家庭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情感和爱)有限而分配不均引发的冲突。 家庭冲突常常被 “爱”、 温情” 和 “亲密无间 “ 掩盖着,由此,冲突常常被合理化、正常化,也会影响外界的介入。家庭冲突理论者注意到具较多资源的成员通常也有较多权力。

家庭冲突分类:

  • 情境性的冲突
  • 个性的冲突
  • 权力的冲突

将家庭冲突理论应用于实践,可以对各类冲突进行分类辅导与干预。对于情境性的冲突,如家务分工、生活习惯等需要协助家庭成员协商、妥协、退让,最终达成一致。对于个性的冲突,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相互了解、接受、学习相处之道。对于权力的冲突,即家庭成员因权力、资源和地位不同导致的控制与依附关系,比如婚姻暴力、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应着力提升弱者的能力,增权于受害人,达到家庭权力的重新分配,使其境况得到改变。与此同时,工作者还要全力调动外部资源辅助受害方改变处境。

(五)生态系统理论

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四个系统。

这四个系统环环相扣形成影响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发展的完整的系统:

(1)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它对个体的影响最直接、最频繁,构成个体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就是这样的微观系统,是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2)中观系统 是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3)外部系统是指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

(4)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它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微观、中观和外部系统影响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反映社会的道德标准。

四、家庭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基本原则

  • 家庭处境化原则
  • 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 家庭个别化原则
  • 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二)工作步骤

  • 接触阶段
  • 开始阶段
  • 介入阶段
  • 结束阶段

(三)常用方法

如何准确评估受助家庭的需要以及如何有效干预受助家庭是家庭社会工作中最基本的两个问题。

(1)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家庭结构图作为评估的工具。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家庭结构图的绘制遵循的三原则是:

  • 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 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
  • 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

(2)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有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和再标签等。